白癜风多长时间能好 http://m.39.net/disease/a_5762961.html 高平茶农张永新:
传承神农药茶文化打造*芩地方珍品
四月,各地复工复产如火如荼,高平市原村乡凤翅山上董峰村的村民们,也赶着时节忙着播种*芩。
“*芩根可入药,茎叶可制茶。高平的*芩茶源于‘神农尝百草’,这里做*芩茶已有成百上千年历史啦!”张永新一边在地里忙碌,一边向记者推介自家的药茶,“*芩茶已经被列入山西药茶系列。有了这个品牌航母,我们的*芩茶可是要扬帆出海喽!”
一波三折的创业路
上董峰村位于高平西部林区,气候土壤条件独特,山林资源丰富,仅野生中药材就有76种,尤以*芩居多。张永新祖上就有*芩制茶手艺,年轻时他曾经当过矿工、做过保安,年和妻子乔红梅筹资承包了亩荒地引种*芩,由于不懂技术,成活率不高。第二年,他们引进优质种苗,邀请专家指导技术,逐步解决了*芩种植的问题。
传统方式制成的茶条外形参差不齐,茶汤的色泽、口感也不被消费者看好,张永新又多次跑到南方学习改进,“土洋结合”地摸索出了采茶、鲜叶、杀青、揉捻、炒茶、烘焙、提香等自己的工序,做出来的*芩茶汤色金*明亮,口感爽滑,独具特色。
“过去茶文化是南方的天下,北方的*芩茶很难打开市场。”忆及初期*芩茶推广的艰难,乔红梅感慨道,“特别是*芩茶作为药茶,很难被市场接受,我们就一家一家送,请大家品鉴。”张永新还经常参加各类展销会、茶叶博览会,尽力扩大产品知名度。
经过8年多的市场营销,如今*芩茶在太原、郑州、北京、内蒙古等地有了稳定的市场,也通过多个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了销售渠道,*芩茶逐渐作为“山西特产”被大众接受。
以茶兴业的新尝试
打开市场后,张永新谋划了发展药茶产业让村民增收的路子。在他的带动下,昔日挥锄弄锹的“庄稼汉”转身成为采茶炒青的“手艺人”。
每年5至10月,本村和附近村民就到*芩种植基地采摘、筛选。“每天能挣百余元,”一位60多岁的村民说,“我这一把年纪,出去打工也没人要,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挣钱。”
“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不仅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张永新说。他的腾达源公司每年仅工资支出就超过20万元,季节性用工需要劳动力60多个人,可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0多个,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芩茶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金”茶。
根据测算,腾达源公司每年产出成品茶两万余斤,张永新说:“如果能将再扩大产能,每年就需要多名工人,那样就能为更多的村民增收,共同富裕!”
融合发展的大梦想
凤翅山山环水绕,七庄河林泉秀美,是绝佳的避暑纳凉地。每年七八月间,上董峰村漫山遍野的*芩开出连片的紫花,被誉为高平的“薰衣草庄园”。结合资源禀赋,张永新探索了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他收集了与茶文化有关的民俗藏品,开辟了*芩茶历史文化展室。游客到*芩生产基地,可以欣赏紫色花海,可以体验采茶炒茶,制作属于自己的药茶,还能在基地避暑养生。张永新目前正在筹建*芩茶体验中心、农家乐及民宿等配套设施,谋划着做强做大*芩茶,让药茶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药茶的保健养生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芩茶清热解*、降脂、降压、消积等功效也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3月20日,山西药茶发布会在太原举行,提出要把山西药茶打造成为中国第七大茶系,*芩茶名列其中,”张永新说:“我们计划发展*芩种植亩,改扩建生产厂房,申请*芩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做精做细*芩茶产业,将我们高平的神农药茶文化传承下去,打造*芩茶第一品牌!”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李影
通讯员郭跃飞赵汗青
摄影郭中海
晋品财经新媒体编辑纪泽陆
精彩山西荣誉盛典
第33届(达辰)山西十大经济新闻
暨高质量发展典范评选活动
《山西经济日报》作为山西省唯一的综合类经济大报,创刊34年来,已连续32年开展了年度“山西十大经济新闻”评选活动。特别是从年开始,连续9年开展了“标杆企业”“标杆人物”系列评选活动。活动以专业精神、理论高度和发展深度,从新闻视角,全面梳理山西省经济发展脉络;从人物视角,见证山西省企业成长历程。活动忠实记录了山西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成为山西经济日报社持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项品牌推广活动,在社会各界形成了良好认知度。
_
支持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西省民*厅
山西省财*厅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
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共青团山西省委
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西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
山西省统计局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府发展研究中心)
山西省品牌与标准化建设促进会
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山西省报业协会
_
专业有高度,信息变价值
○
晋品财经
○
财经
新闻
山西
社会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记得这是一个有权威有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