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由中共深圳市委组织部指导,南方日报社主办的“以人民为中心——深圳*建引领基层治理”年优秀案例交流会在深圳举行。现场集中挂牌了一批南方报业*建研究基地,罗湖区*贝街道成为首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建研究基地共建单位之一。
会上,*贝街道“探索实施*建领航‘’行动计划”案例,获得年深圳*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圳之治”优秀案例奖。
据了解,今年以来,*贝街道紧扣群众需求导向,以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重点,通过实施*建领航“”行动计划,即:紧扣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委”一个核心,完善“*—*—社—企—居民”五方共建机制,建好“三张清单”,全面推行“小区居民*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的小区管理服务机制,确保让居民“微难题”“微需求”在“家门口”即可得到有效解决。
未来,*贝街道作为全市首批9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建研究基地共建单位之一,将充分调动和利用南方日报*建研究基地的专家资源、研究特长和传播优势,进一步拓展媒体智库助力城市治理的功能,不断探索创新*建引领企业服务、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罗湖经验”。
什么是*建领航“”行动计划?
一张“圆桌”,各方坐在一起,交流协商,讲问题、想办法;在“容融乐园”,深港跨境学童共同种花、观景、交朋友;防疫期间,*员先锋带头,物业工作人员、居民纷纷投入志愿工作中……在深圳市罗湖区*贝街道,社区治理不仅仅是社区*委、工作站的事,社区内的单位、组织、居民都积极参与其中,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贝街道实施*建领航“”行动计划,紧扣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委”这一核心,完善“*—*—社—企—居民”五方共建机制,建好“三张清单”,全面推行“小区居民*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的小区管理服务机制,全力构筑城市基层*建的“同心圆”。
“我们要聚焦织密筑牢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通过深入实施*建领航‘’行动计划,探索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委’工作机制,持续拓展*建领航工程的内涵与外延,把各类资源下沉到基层治理的最末梢,用到服务居民的关键处,确保让居民‘微难题’‘微需求’在家门口即可得到有效解决。”*贝街道*工委书记丘志表示。
向心力
与53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却往往包罗万象。以*贝街道文华社区为例,辖区内有学校、社康中心、机关单位、国有企业、项目工地,还有文锦渡边检站、海关等。
这些单位、组织,不仅是社区服务的对象,治理的参与者,更是社区的重要资源。如何把他们调动起来,形成基层治理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对此,*贝街道思考和实践了许多。今年以来,*贝街道*工委持续深化*建领航工程,谋划制定了*建领航“”行动计划。通过采取组织联建、队伍联育、阵地联用、资源联享等形式,动员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社区治理。
该街道提出,突出“一个核心”,推动“五方共建”。以创建先锋书记工作室为抓手,创设“书记圆桌会”,有力推动“*—*—社—企—居民”全面围着社区“轴心”转起来。会议紧扣群众所反馈的诉求、需求,共同讨论、协商,共同拿主意、想办法、定方案。
在文华社区*委书记何文胜看来,社区*委与各共建单位从陌生到熟悉,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比如,文锦渡口岸周边一度存在共享单车乱摆放、路面不平、交通拥堵等问题。社区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整治,让环境一夜间旧貌换新颜。
“共建的力量无限,*贝街道*工委、文华社区*委多年来给了我站许多支持和帮助。”文锦渡边检边防检查站*委书记、站长吕平说。
截至目前,*贝街道累计与辖区53家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建联盟”的“朋友圈”越来越宽广;今年以来,“圆桌会”累计推动解决各类难点问题件。“互相熟悉,互相信任,无论是防疫、创文还是其他社区工作,大家都乐于帮忙,社区的力量一下就壮大起来。”何文胜表示。
组织力
73个共建项目提供多样化服务
罗湖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大楼的屋顶,有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整齐的花箱中花团锦簇、色彩缤纷;桑基鱼塘里,金鱼自在游弋;百草园的绿植散发出阵阵清香。
这是“容融乐园”,深圳全市首个深港跨境学童社区共建花园,罗湖区妇联、区城管局,与*贝街道的共建项目之一。项目的设计创意来自15个跨境学童家庭,花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沟通交流的美好乐园。
作为深港往来的重要口岸之一,文锦渡口岸客流高峰时,日均两三万名旅客出入。由于没有医生驻点,旅客一旦出现心肌梗塞等突发急症,无法第一时间就医。
文华社区与文锦渡边检站、医院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三家单位一拍即合:边检站提供场地,医院负责装修、购买材料、安排人力。全市首家口岸医生服务站很快建立起来,1名医生、1名护士驻点,不仅能充分保障旅客、口岸工作人员的健康,更成为展现内地医疗服务水平的窗口。
像这样备受群众好评的共建项目还有许多。*贝街道以共享*建资源为牵引,切实打破各自为*的“单线壁垒”,由街道“大工委”牵头总抓、社区“大*委”做好协调,主动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沟通对接,掌握并整合辖区各单位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并针对辖区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互动(项目)清单”。通过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等方式,向群众开展组团式服务、项目化服务、*员志愿服务。
社区慈善基金、商家志愿服务队、“黔货出山”助力脱贫攻坚……数据显示,*贝街道协调辖区各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先后共同打造了73个共建项目,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活动余场次,惠及辖区居民10万余人次。
凝聚力
推行三方联动小区管理服务机制
“居民朋友们,注意间隔一米,往这边走……”疫情期间,文华花园小区居民每天都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坚守岗位,他就是文华花园小区*支部书记麦伟专。夜里,他总是坚持到最后一批居民做完核酸检测,第二天一早又精神饱满地出现。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贝街道小区居民*支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街道*建领航团队的支撑下,该街道探索“社区—片区—小区”三级纵向管理机制,将任务细分至小区、楼栋,在每个点位明确责任人,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将触角深入到了治理最末梢。
同时,注重在小区建立*支部,推动小区*支部和业委会深度融合,提升业委会中*员比例。
另一方面,*贝街道全面推行“小区居民*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的小区管理服务机制,探索建立“三亮三比”示范责任体系,即“亮职责、亮承诺,亮业绩”,“比态度、比服务、比满意”。通过建立创先争优激励机制和红色物业*建品牌,有力推动小区*支部、物管公司、业委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小区的治理效果。
例如,在推动文明创建工作中,物业管理处以及小区*员、志愿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辖内占用公共通道、乱堆乱放、乱贴小广告等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并联合多部门利用集中整治的工作方式,全面处理“僵尸单车”辆,清理私拉乱接线缆处。
通过综合整治,持续巩固提升创文成效,让广大群众从眼里看到变化、从中得到实惠,并以此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创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贝街道将加强与市、区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组织的核心作用,吸引更多共建伙伴、探索更多共治路径、取得更多创新突破、实现更多成果共享,以*建为引领凝聚更大共建力量。”丘志表示。
夏凡
夏凡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