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导读
腰痛逍遥散的创立者是陕西的老中医张志刚,此方记载于其著作《伤寒践行录》中,此书价值极高,值得大家精读细读。
此方是我治疗腰痛的一张高频率方剂,其效果非常显著,对症的话往往三剂就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完全可以当成经方来使用,因此早早就被我收入武器库。
腰痛逍遥散的组方也是非常有趣,它并没有去大力的补肾以治腰痛,而是从调节少阳的角度出发去解决腰痛,这一点与一般的治腰疼方子完全不同!
学会了这张方子之后,大量腰痛都可以轻松解决,张志刚书中说:
腰痛为主的病变,无论是盆腔炎、附件炎,或风湿、腰肌劳损及其某些腰脊、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变或闪腰岔气,以及某些尿路结石引起的腰痛,皆有效验。
?
?
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张志刚在吹牛,但是经过我的实验却发现张志刚老先生此言不虚也。本文就来跟大家分析一下此方的妙处。
另外,我之前有个医案也用到了这个方子的思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全身关节疼痛怕冷、皮肤出油医案
方剂来源
此方的底方为逍遥散,出自于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方刚创立出来的时候并未用于治疗腰痛,其方证宋人总结如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
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可见在宋人看来,此方与腰部病变毫无干系。
用逍遥散加味治疗腰痛,最早应该是傅青主提出来的,《傅青主男科》记载:
《傅青主男科·腰腿肩背手足疼痛门·腰痛》
痛而不能直者,风寒也,方用逍遥散加防已一钱,一剂可愈,若日久者,当加杜仲一两,改白朮二钱,酒煎服,十剂而愈。
在这里傅青主指出,逍遥散加防己一味即可治疗腰痛不能伸直,并且评价极高:“一剂可愈”。
当然,这里的病机明显与风寒无关,倘若真是风寒腰痛,用此方毫无道理。
傅青主的加味为后世开辟了一条新的治腰痛思路,张志刚先生在傅青主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加味,加入了延胡索、续断、狗脊,并命名为“加味逍遥散”,这次一次伟大的飞跃,此方一经拟出,就屡屡获效,实在是妙不可言。
注意:
由于“加味逍遥散”这个名称在古代一般特指丹栀逍遥散,近代以后又有一大堆加减方都加“加味逍遥散”,用这个名字实在是无法与俗流区分。所以我将其改名为“腰痛逍遥散”。后生不才,希望张志刚老先生知道了之后不要见怪。
方剂剂量
张志刚先生的原剂量
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薄荷6克,防己3克,续断10克,元胡12克,金毛狗脊15克
我个人使用的剂量与张志刚老先生有点出入,因此附列余下:
我的剂量
北柴胡12,生白芍12,当归12,白术12,茯苓12,炙甘草6,干姜6-12,薄荷12,防己3-9,续断9-15,元胡9-15,金毛狗脊15-30
备
注
:
原书后面写了一串加减法,我摘录如下:
《伤寒践行录·加味逍遥治腰痛》
加味逍遥汤在临证上具体应用时,如证见脾阳不足,寒湿重的,如现头昏沉、周身沉困,或腰冷痛沉重、舌淡苔白、润滑多津的,加重方中干姜、白术、茯苓、狗脊用量,或可再加附子、薏苡仁、木瓜、桂枝等;
如肝中阴血不足,现如头昏心悸,身灼热、口渴、舌红苔薄少,脉沉细的,可加重方中当归、白芍。或去狗脊、干姜易生姜,或再加生、熟地,枸杞、肉苁蓉、天冬等;
肾虚显著的,可加杜仲、鹿角片、锁阳、补骨脂等。
此加减法我并不爱用,原因是对于变证,我有更好的方剂可以应对,没必要非得固守此方进行加减。举个例子:
“头昏沉、周身沉困,或腰冷痛沉重、舌淡苔白、润滑多津”:此症候为典型的寒湿腰痛,我之前写的新定白术汤就是专门治疗这种腰痛的,有兴趣可以看看:
用古经方思维分析新定白术汤方证
腰痛不可屈伸一剂大减、五剂痊愈
“头昏心悸,身灼热、口渴、舌红苔薄少,脉沉细”,对于这种显著的阴液不足型腰痛,其实只需要大力的去滋润津液即可治愈,更不必把这个方子当成底方去加减。
由此可见,这些加味其实有点画蛇添足的意味。
我这里再多嘴一下:
旧时代的医家有一张方子加加减减打遍天下的习惯,其实他们在加减的过程中,就已经创造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方剂,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方剂记忆量,减轻医生负担。但是坏处即是这种经验的传承容易断代,徒子徒孙面对师傅这庞杂的加减,往往无所适从。
有时候有点天才徒弟可以参透师傅的药法,把这些经验“无损失”地传承下去,自然是皆大欢喜。
但遗憾的是,更多时候传承却是“有损失”的,一代代的传承,意味着一代代的丢失,最后就成了人们口中的“一代不如一代”!这种事情在古代发生的太多了。
所以我个人比较提倡把加减搞得规范一点,如果某个固定加减用的非常多,那干脆就立一个新方剂。在我看来,腰痛逍遥散是一个全新的方剂,并不是逍遥散的附属品。正如小建中汤不是桂枝汤的附属品一样。
方证解析
柴胡斡旋少阳气机,即可梳理腰部疼痛
柴胡剂治疗身体痛症,许多医家都颇有经验,比如赵明锐就使用柴胡剂治疗坐骨神经痛、髋关节骨结核痛、单侧腿痛等症候,我之前写过赵明锐《经方发挥》的经验总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重温一下,相关内容在第三条:
赵明锐《经方发挥》经验总结(1)
无独有偶,娄绍昆老师也在他的《娄绍昆经方医案医话》中推荐过使用柴胡剂治疗腰间盘突出引发的腰痛,我这里节录如下:
《娄绍昆经方医案医话·经方医案·柴胡桂枝汤合肾着汤加味治疗腰间盘突出症》
我(指的是娄绍昆老师)治疗腰突症常用柴胡剂,其心得是:少阳为枢,既是防止“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之屏障;又为透邪外出、斡旋气机之枢纽。柴胡汤剂除了用其治疗“柴胡汤证”、“柴胡体质”之外,还可广泛地应用在两经处于传变、转化阶段的诸多并病和合病。
·······
用柴胡剂治疗跌扑闪挫后损伤内证,曾经是一些伤骨科名医的家传秘法。如石筱山、石幼山的石氏伤科,就世代相传这一治法。但石氏家法仅仅从“治血必治气,治气必疏肝”的理论出发,使后学者难以把握,故未能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此处娄绍昆老师说的非常到位,少阳位于半表半里,利用好柴胡剂就可以促进邪气外透,帮助病情的痊愈。
同时石氏伤科总结的“治血必治气,治气必疏肝”也是对的。因为柴胡剂本来就对祛瘀血药物有很强的亲和力,柴胡剂与祛瘀血药物配合使用的时候,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我也在赵明锐《经方发挥》的经验总结中详细解释过其中的原理:
赵明锐《经方发挥》经验总结(1)
因此,这两位老师说的是两个不同的侧面,柴胡剂治疗关节痛症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通过斡旋少阳透邪外出,一方面是运转气机促进痹痛处气血的流通。
那么在治疗腰部疼痛的时候应该依照什么指征来使用柴胡剂呢?应该把握住一下几个关键点:
胸胁苦满——胸胁苦满包括“胸苦满”与“胁苦满”。胸腔满闷不舒,有喜欢叹息的感觉,郁闷时加重,即为“胸苦满”也。以柴胡流畅胸腔气机,满闷自然痊愈。胁苦满为自觉肋部发胀、发闷、疼痛,或者腹诊按压肋部有压痛。柴胡可以疏散肋部的气机郁结,对自然可以治肋部胀痛。值得注意的是,水饮、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堵塞胸腔,亦可妨碍气机运行,从而诱发胸腔满闷,此处应鉴别之。
口中莫名发苦——此为少阳部位有热也,利用柴胡疏散少阳热即痊愈。不过如果出现此症状伴随明显阴液不足,则柴胡剂不太好用,当从一贯煎等方剂中求之。
腰部疼痛处有发胀的感觉——无论何处发胀,其直接原因都是气机运行不畅也,以柴胡条畅此处的气机,即可加速气血运行,消除胀痛。不过,单纯的气机不畅,纯粹理气即痊愈。如果是痰湿、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阻塞气机,则行气同时还得祛除这些病理产物,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气恼郁闷的时候疼痛加重——人处于情绪激动状态的时候,气血大量奔涌,就容易“撞车”、“堵车”,就如同早晚高峰期容易堵车一样,如果气血恰好阻塞在腰部的时候,自然会引发腰痛。此时得到柴胡剂梳理,即可缓解。
脉弦——弦脉所主的病机非常多,单独一个脉弦是不可以确定柴胡证的。最好结合别的症状来进行整体辨证。但是倘若患者没有别的不适,只有疼痛与脉弦二症状可供辨证,又没有明显的阴寒倾向,那么使用柴胡剂理郁止痛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倘若这些比较明显的指征都没有,是不是就不可以用柴胡剂了呢?并不是的,这里还可以通过排除法来确定少阳病,这个技巧学习自胡希恕老先生,非常的巧妙——如果一个痛症无表证可汗之,无里证可下之,又没有陷入三阴症候,那么就可以优先从少阳的角度考虑。
柴胡剂有很多,是否这个加味只是加在逍遥散上才有效呢?当然不是的。
经过我的实践检验,发觉别的柴胡剂也可以用这个加味而取效。比如我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底方加入这个加味,结果治好了重体力劳动者的腰腿疼痛!
全身关节疼痛怕冷、皮肤出油医案
更多的组合还有待探索,诸位读者可以在临床实际中多多验证。
血不利则为水,整体调理血水平衡
逍遥散其实是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这一合方中化用出来的方剂。归芍散可以补血、活血、利水,这一血水同治的特性也被包含在了逍遥散中。
当归、白芍有补血祛瘀的效果,属于强壮性的祛瘀剂。许多人只知道归、芍补血,却不知道其祛瘀血的效果,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我以前的文章在讲解四物汤的时候仔细解说过,没看过的读者可以看看,相关内容在第12条:
《*煌经方沙龙·六》经验总结(2)
津血充足自然可以营养肌肉关节,而瘀血消除、血液流通顺畅,则关节疼痛当然也会缓解也。
白术、茯苓、防己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从而缓解关节疼痛。其中防己利湿止痛的效果最强劲,许多治疗湿痹的方子都用此药物作为主药。此方加入防己之后治痹痛的能力就上了一个台阶。
那么为何水湿会引发身痛呢?要知道肌肉与关节对异物是非常敏感的。举个例子,剧烈运动的时候乳酸堆积在肌肉中,就会令肌肉酸痛难受。水*亦是异物也,因此水*侵犯体内肌肉、堆积在关节的时候,也会诱发酸痛等症候。
以前我讲解《万病回春》二朮汤的时候曾经仔细分析过这种情况,对水湿引发痹痛的机制缺乏了解的朋友可以看这篇文章:
从古经方药证思维分析二朮汤方证
矢数道明的两则二朮汤医案解析
患颈肩综合征的医生
由于此方补血利水同时实施,所以可以调理腰部的血水平衡。既补血滋养腰部、改善腰部气血运行,又代谢掉腰部的水*,从而恢复腰部的正常功能。这里体现的其实是仲景“血水同治”的思想,许多治痹痛的方剂都是如此用药的。独活寄生汤、三痹汤、疏经活血汤等皆是如此。
补充肾精,治本之道
方中加入的狗脊、续断有补充肾精的效果,对腰腿有滋养强壮的效果,同时还有祛瘀的功能,从而消除腰痛。
我治疗腰痛症候多了以后,便发现腰痛病机非常多而复杂,起手治疗的时候方剂各不相同,但是治疗到最后的巩固阶段,想要患者能够彻底痊愈、以后基本不复发,那么补肾精的方法确实是绕不开的。因为腰部的骨骼、肌肉强壮了才能避免反复受伤、疼痛,而想要强壮腰部,就不能不利用肾精对腰部的营养效果也。古人常说:“腰为肾之府”,其实就是这个原理的延伸。
之前我写新定白术汤方证的时候也有阐述过这个理念,请看其最后一段:
用古经方思维分析新定白术汤方证
狗脊这个药物我也在腰痛三两半方证中讲过,在最后一段,以前讲过的东西我就尽量不赘述了:
用古经方思维分析腰疼三两半方证
现在讲一下续断,此药物是一个补肾祛瘀兼备的药物,由于可以用于促进断骨接续,故名“续断”,属于伤科要药。其性能如此优秀,就是因为它的双重功用:祛瘀血即可改善断骨部位循环,为骨骼愈合创造条件;而补肾精又可以营养骨骼,则骨骼恢复当然加速。
本经、别录对续断记载如下:
《本经》∶
续断,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创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别录》:
续断,味辛,无*.主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
“补不足”、“益气力”即是诉说其补益的功能。“折跌”、“止痛”、“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等文字便是古人明示此药物祛瘀治痹痛的能力。
那么用于治疗腰痛的时候,续断补肾养腰自然对腰痛有利,其祛瘀血的能力自然也是可以帮助痹痛的消除。
续断与狗脊强强联手,自然是效力可观了。我使用的时候还经常狗脊、续断、杜仲联用,称之为腰痛三味。
推荐阅读
用古经方思维分析腰疼三两半方证
用古经方思维分析新定白术汤方证
用古经方思维分析升阳益胃汤方证
从古经方药证思维分析自拟过敏性鼻炎效验方
从古经方药证思维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证
从古经方药证思维分析二朮汤方证
患颈肩综合征的医生
感兴趣的朋友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