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佛山市三水全区上下正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为进一步推动三水全区各级各部门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在三水区委宣传部支持下,从12月19日起,南方+三水频道推出“南方访谈”,对话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畅谈如何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敬请垂注。
年12月15日,佛山市三水区的重大项目建设再次按下“加速键”。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挂牌广东省药品监管综合改革云东海先行区,一批省级服务平台和重量级产业项目加码园区发展。
三水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董仕新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在于以学促干、知行合一,区发改局将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发改工作结合起来,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三水勇担佛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作出发改担当。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南三协作”
南方日报:请谈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接下来将如何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董仕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三水区发改局将用好用活“关键少数示范学、党员干部带头学、股室之间交流学”三学联动机制,从而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通过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宣传宣讲、理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发改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贯彻党的二十大大精神,关键在于以学促干、知行合一,为此区发改局将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发改工作结合起来,把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到三水发展改革实践之中,持续抓好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强化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监测,巩固经济企稳向好态势。
三水要想高质量发展,就得加快开放脚步,除了加强与广州、清远、肇庆等城市互通协作外,继续推进“南海—三水”结对紧密协作机制也非常重要。年南海区与三水区共同签署结对紧密协作框架协议,携手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这一年两区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分管领导建立工作专班,理出工作清单,取得不错效果。
一是三水区结合大产业空间承载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发挥南海区优质产业资源优势和转型升级需求,与南海区重点推进产业协作、基础设施连通、民生服务共享、乡村振兴互动等四大工程,目前各项工作已有序铺开。
二是产业协作方面,双方协同推进云东海生物港、大同湖科技产业园、大塘新材料产业园(首期)等万亩千亿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高质量推动佛北战新产业园起步区提速起势,以大平台承载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三是在乡村振兴上,两地共同谋划乡村振兴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约41.78亿元。
四是两地还在民生事业合作上有重大突破。不仅两区共有34对学校完成结对共建,实现三水7个镇街全覆盖;同时推出两区“跨区通办”事项61项,提升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接下来两地还拟借助合作契机建设三水区北部医疗中心,缓解群众看病难。
接下来将深化落实南海结对三水紧密协作机制,乘势借力推动三水加快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佛山实际、具有佛山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三水将激发合作动能,稳固经济大盘。三水区档案馆提供
为产业重大项目在三水落地“保驾护航”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三水区将如何把这些重要目标予以落实?
董仕新: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都强调了“制造业当家”概念,近日三水区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再造一个产业新三水”,即以全新的理念,打造一流产业大平台;聚焦战新赛道,引进大项目布局大产业。
对此,三水区将加快建设一批引领性产业集聚区、支撑性产业园区和万亩千亿大平台。目前佛山市“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三水占3个,包括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三水区与南海区共建)、佛山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范围涵盖了全区7个镇街,区发改局统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筹建园区指挥部,由指挥部协调推进园区重大规划、重要政策、重点项目、土地利用等事项。
二是量身定制扶持政策和产业目录。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已经发布,按照建设药品监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先行区、自主创新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园内企业品牌、打造专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扶持。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三水片区)、佛山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的扶持政策和产业目录正在修改,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则明确在新能源汽车引进落户、经营发展、服务平台、人才保障等方面进行扶持,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围绕企业落户、设立销售公司、能源补贴、电商直播、研发创新等方面进行扶持。
三是3个园区将依据“一园一策”的部署,以量身定制的扶持政策、产业目录促进园区集聚特色化的优质项目,提升产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园区内已引入的优质项目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内的佐尔新能源汽车零配件、金佳祺柔性电子材料,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内的嘉士伯啤酒,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广东医谷、朗华工业供应链、云广智慧医疗等。其中广东医谷、朗华工业供应链项目均为超百亿元项目,年开始动工建设。
接下来,区发改局将构建完善指挥协调工作机制,锻造协同高效的管理链条,同时配合做好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等编制工作,推进专项规划完善。并且利用“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全力促进已签约项目落地、已拿地项目动工、已竣工项目投产。
当好三水粮食安全“压舱石”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区发改局如何确保这个民生安全?
董仕新:年以来,区发改局形成了以地方储备、应急成品粮油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一体的储备体系,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群众吃粮“买得到”、储粮安全生产无事故“三条底线”,粮食储备“压舱石”“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
目前三水的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连续6年被市评定为优秀,全区储备粮食库存超5万吨,储备食用植物油库存超吨,可满足全区应急供应需求。在粮食应急保障方面,修订了《佛山市三水区粮食应急预案》;并按省、市有关要求建立应急网络,实现应急供应网点镇街全覆盖。在年区发改局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建设,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即多措并举组织好市场化收购,推动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新格局;优化政府粮食储备规模结构布局,确保不发生安全储粮事故。
二是抓好强化粮食产销合作,与省内外主产区签订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战略协议。
三是抓好高标准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推广绿色生态技术和仓储管理规范化,加大准低温粮仓改造扶持力度,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对储备原粮全部应用充氮气调储粮技术,做好节粮减损。
四是抓好粮油保障应急能力建设,持续优化粮食应急供应网络,进一步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尹辅华
三宣
尹辅华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