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潭镇位于清新区北部,总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9万多人,地域广、人员散,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任务艰巨。
近年来,石潭镇以党建为引领,以平安建设协调机制为牵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凝聚村居共建力量,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在实践中探索出平安建设创新模式,实现综治案件立案、破案率全市前四的喜人成绩,为石潭镇打造粤北绿色崛起生态镇提供坚强的保障。
综治中心是在镇委、镇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基层综治组织,综治办、司法所工作人员进驻,公安、国土、农办、环保、民政、人社等派员入驻实体化运作。中心主任由镇委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镇委委员、政法委员及镇委委员、派出所所长担任。目前中心工作人员共18名,包括分管领导3名、综治办9名、禁毒办2名、司法所4名,配备公务车辆2台。
释放党建“红色引擎”,把准社会治理“方向盘”
石潭镇委书记高位推进,靠前指挥,部署综治工作。分管维稳工作副书记亲督实查,负责综治工作的人、财、物调配,迅速调动职能部门,切实解决群众诉求。
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党员干部轮班接访制度,以“同坐一条板凳交心”的方式,让群众话有地方说、难有众人帮。今年以来,共接受群体来访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1宗,已处理69宗,正在调处中12宗。信访受理案件33宗,均已办结,年石潭镇信访工作年度考核创造了全区第一的佳绩。
石潭镇探索建立“2+5”工作新机制。“2”是指两个窗口“前移”,信访窗口、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移到农户家中,听民意,解民困。“5”是指将矛盾纠纷调处室、社会心理服务室、综合网格工作室、部门进驻工作室、监控研判室等“五室合一”,作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前沿阵地,提升综治中心工作效能。
石潭镇立足基层社会治理,“支部+党员+群众”三级联动,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打造矛盾纠纷调的“终点站”,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工作目标。石潭镇通过强化党组织引领、党支部书记带动、党员模范带头,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织密一张网,筑牢社会治理“主阵地”
石潭镇全力构建引号两化两员的基层治理服务体系。全镇22个村(社区)共划分95个网格,构建起大群防治理体系。截至目前,全镇共上报网格事件宗,已结案宗,办结率%,累计发展信息员名。
街道居委会雪亮工程视频监控。
在综合网格发力的同时,石潭镇加大科技力量投入,打造信息化高地。目前“粤平安”综合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已在22个村居投入使用,村级视联网与“雪亮工程”进行了信息化资源整合,全镇设立个监控点位,监控摄像头个,实现全覆盖云监控;通过“视联网”系统可实现省、市、区、镇、村五级应急指挥、会议、培训等应用;推动形成以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网格托底、党群参与的网格化基层治理格局。
坚持主动创稳,织密社会治理“保护网”
镇委委员、政法委员任综治中心副主任指导、推动工作,司法所进驻,驻村律师协助,共同形成合力,主动发挥政法职能作用,严谨把握镇政府合同文书,为化解矛盾纠纷问题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指导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乡村文明。
网格员清理道路障碍。
石潭以创建“平安石潭”为抓手,充分发挥“驻村律师+人民调解员”的作用,打通法治乡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全镇共有24名人民调解委员会,5名驻村律师,平均每年化解矛盾纠纷75宗。每月定期开展两次镇、村大排查、大梳理,切实做到矛盾风险不积累、不扩散、不升级。
年7月4日,石潭镇综治中心和驻村律师对大围村下岭脚村村民解释相关法律法规。
综治中心与石潭派出所紧密联动合作,派出所驻所调解室与综治中心共同建立矛盾纠纷化解防线,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两化两员”的作用,助力石潭派出所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石潭派出所共破获刑事案件34起,刑事拘留12人,逮捕2人,查处治安案件15起,行政拘留10人。
营造全民参与氛围,激发平安建设“新动力”
石潭镇综治中心始终以平安建设为抓手,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工作出发点,全面铺开禁毒、反诈、反邪教、扫黑除恶等宣传工作,广泛普及知识的同时,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各项社会治理工作,努力营造“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年石潭镇平安建设年度考核工作位列全区第三名。
年9月22日,石潭镇举办禁种铲毒警示教育活动现场会。
随着平安创建工作的深入实施,石潭镇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网格服务、反诈、禁毒、疫情防控、预防未成年犯罪等结合起来,推动全科网格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石潭镇创新“党建+”载体,党建引领如同一条发光的丝带,筑牢平安防线,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画上“安稳”底色,也让群众的安全感触手可及。
贺欢
洪燕丹
贺欢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