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国创投70年下篇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

前文链接:美国创投70年(上篇)

前文链接:美国创投70年(中篇)

下篇:新势力与反主流

在纯技术时代,美国VC行业格局大体稳定。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既有格局,美国风险投资行业出现了两派新玩家:一派以标杆基金(BenchmarkCapital)和USV为代表,从老牌机构独立出来的职业投资人团队;另一派以FoundersFund和a16z为代表,创业成功人士转战投资领域。

新势力立足不易,要想搞出大名堂,捷径就是反主流。

一、互联网新锐:BenchmarkCapital

打开BenchmarkCapital的网站,几乎什么内容都没有。这个极致简单的网页,霸气十足,仿佛是一字说明书:“我!”

Benchmark霸气的网站

Benchmark务实而自信,基金办公室位于硅谷公路旁边的低矮民宅区,简陋到只有一个门牌号,连logo都未放置。

Benchmark是美国版的VC2.0,几个创始人在原有机构遇到瓶颈,走到一起的。

丹勒维(BruceDunlevie)和芮立夫(AndyRachleff)在美丕卡基金(MerrillPickard)工作,而凯格尔(BobKagle)在TVI基金工作,两家基金共处一栋楼,三人平时很熟络。年,由于美丕卡基金和TVI的老板们都功成名就,不想再拼,三个年轻人决定合起来,做个新品牌,丹勒维投过的创业家哈威(KevinHarvey)这时也决定入伙。四个人梦想很大,希望树立硅谷投资界的新标杆,因此命名新基金为“标杆基金”(BenchmarkCapital)。

凯格尔(BobKagle)加入Benchmark,主要是为投消费。他是通用汽车的子弟,通用汽车就像一个独立王国,他在那里读书、长大。从通用汽车学院毕业后,凯格尔来到斯坦福商学院,结识了后来微软联合创始人鲍尔默、SUN联合创始人麦尼黎(ScottMcNealy)、TVI创始人马奎特(DavidMarquardt)等一批精英。斯坦福毕业时,凯格尔不愿回通用,他加入波士顿咨询集团,渐渐感到灰心丧气,咨询工作很难落地。他找到校友马奎特,寻求职业发展建议时,马奎特把他挖到了TVI。

在TVI几年,凯格尔受命负责科技领域,消费领域则成为禁区。他曾越界力推星巴克项目,但遭否决,令他非常失望。因此,转战消费领域,将技术和消费结合起来,是他创办Benchmark的源动力。只是他没有预见到,业绩来的如此之快,由他主导的eBay项目,横空出世便大红大紫,为Benchmark第一期基金带来数十亿美金回报。

Benchmark成立之时,KP是硅谷最如日中天的投资机构。KP以杜尔为中心,硅谷当时大多VC采用这类组织形式。打着反主流的旗号,Benchmark建立无中心化的平等合伙制度,整个基金立足于一个核心原则:合伙人绝对平等,享有绝对平等的决策权力和平等的经济利益,也默认了残酷的淘汰制度。

这个标新立异的机制,合伙人之间的关系既信任,又微妙。Benchmark合伙人性格、背景和能力互补,既能互说真话、彼此争吵,又不伤及和气。有感于杜尔很少帮助KP其他合伙人建立名望,Benchmark的几个合伙人相互提携,精诚协作,个人服从于团队整体的最大利益。无论是争抢项目,还是评估和管理项目,Benchmark的合伙人们往往相互配合,每一个合伙人都会参与到项目中,对成败集体负责。这种良性的动态关系,有助于基金做出睿智的决策,创造最大的价值与回报。

Benchmark还有一个特质,就是小而美,不贪大:(1)组织上,公司没有中层,也没有初级投资人员,投资事务由合伙人亲力亲为,决策很高效,创业者只要联系上Benchmark任何人,都等于联系上了基金的决策者;(2)基金规模上也很克制,Benchmark基金每期只有1~4亿美金之间,基金运作有序、高效,合伙人们的工作强度也较为轻松,有充分的时间做前瞻性的研究与思考。

国内纵有GGV和启明创投,遵循类似原则,运作良好。笔者创立名川资本时,曾和若干VC大佬探讨过,结论是:除非合伙人们足够成熟、理性、智慧,在中国文化下,绝大多数投资机构都难以施行绝对平等的方式。推行此种组织形态,最大的障碍是文化和认知的差异,及合伙人能力与个性的不同,不可轻易效仿。不过,控制基金规模的好处,中外都一样。

Benchmark的投资策略,主要是聚焦:一是专注早期项目,以种子阶段公司为重点;二是聚焦,基金创立之初,聚焦电商产业,Benchmark是最早全力专注电商产业的基金之一,投资电商奠定了Benchmark硅谷霸主的地位。

树立假想敌,是提高名气的不二法门。BenchmarkCapital的假想敌,是KP。Benchmark的合伙人在公开场合的谈论,有时刻意扯上KP,标榜与之不同,这是吸引眼球好方法。私下里,他们嘲笑KP的高调和精英文化,尽管几个合伙人并无本质不同。

BenchmarkCapital是硅谷蹿升最快但也最为奇葩的VC机构,投资过eBay、Dropbox、Twitter、Uber、Snapchat、Instagram、Nextdoor、WeWork、MySQL、Yelp、Zendesk、Zillow、Zipcar、Juniper等明星企业,如今在硅谷如日中天,广受尊敬!eBay是基金的成名作,这项投资如此之成功,创造了风险投资回报的新标杆,轰动美国投资界,令Benchmark出道不久,就晋身硅谷VC新贵。

1、投资eBay

eBay的创立,最初有点恶作剧。奥米迪亚(PierreOmidyar)第一次创业勉强成功,他做了个手写电脑软件,叫做Ink,折腾了好久,才转型为店铺运营软件eShop,终为微软收购。无所事事的奥米迪亚,年开始琢磨能否在网上买卖商品:假如人们都在同一网站做买卖,世界将会怎么样?循着这个思路,他创建了拍卖网站AuctionWeb(也就是eBay的前身)。网站一上线,古里精怪的奥米迪亚就将一支坏掉的激光笔放了上去,一个藏家竟以15美元买下了这支笔,eBay这个恶作剧开启了网站拍卖的先河。

奥米迪亚最初只想免费运营eBay,随着交易量和运营费用的迅速扩大,他决定对部分商品开始抽成。网站吸引了无数买家和卖家入住,非常赚钱。要管理一个更大的生意,奥米迪亚需要一个顶尖的CEO统领eBay朝前走。但是在硅谷,要想挖到高人加盟,风险资本的背书尤为重要。

丹勒维在美丕卡基金时投了eShop,是奥米迪亚的投资人,二人一直有联系。经不住奥米迪亚再三请求,丹勒维邀请他来Benchmark碰个面。奥米迪亚的产品演示一上来就搞砸了,但Benchmark几个合伙人兴趣不减。离开Benchmark的办公室前,他已认定凯格尔就是他要找的投资人。他并不了解,凯格尔此时还满腹狐疑,他感到网站界面无比粗糙,CEO本人也看不透。

真正让凯格尔上钩的,是一只鱼饵,他有收藏鱼饵的癖好。当他登上eBay网站,惊讶地发现各种稀奇古怪的鱼饵琳琅满目。在同事们的督促和帮助下,他花了更多时间评估eBay。程序员出身的奥米迪亚满口行业黑话,三句不离“社区”(Community),激发了凯格尔对交易之人性的认同感。同奥米迪亚聊的越多,凯格尔就越欣赏这家伙展望的所谓“社区”,他终于下了决心:投资万美元,占股20%。这个估值远低于美国报业集团KnightRidder提出的0万美元收购价,仅比eBay的保守估值预期略低,奥米迪亚真想知道Benchmark是如何做到这么精确的。

奥米迪亚与惠特曼

Benchmark的支票,奥米迪亚一直锁在保险柜里,从未动用。eBay的现金流极好,网站并不缺钱。奥米迪亚融资的唯一诉求,就是帮助物色CEO。

Benchmark使劲浑身解数,撺掇咨询师和迪斯尼战略家惠特曼(MegWhitman)加盟eBay担任CEO,惠特曼拥有娴熟的手腕、钢铁般的意志,她带领eBay于年完成上市,市值迅速飙升到多亿美金。Benchmark的数百万美金原始投入,此刻变成了数十亿美金的超额价值。

Benchmark和红杉投资的另一个电商企业Webvan,则成为灾难。公司实现IPO后,仍烧掉数亿美金,却于1年轰然倒闭。很长一段时间,Benchmark和红杉都没能走出其失败的阴影。

2、赌中Uber

0年之后出现的一批大项目,红杉保持了业绩上的惯性,投了LinkedIn的A轮,YouTube的A轮,WhatsApp的A和B轮,以及AirBnb的种子轮。同期,KP参与了部分明星项目中后期投资。

但大红大紫的Uber,红杉和KP都没有抓住!

Benchmark是Uber的最早投资人。作为Benchmark的元老级合伙人,格利(BillGurley)主导了这个项目。格利被誉为技术派投资家。他是资本对开源软件的主要推动者,亦为科技界最早洞见8金融风暴的人之一。格利没有光鲜的学历,却引人注目,他是出名的大块头儿,身高2.1米,再牛的创业者,见到此君后必然气焰矮半截儿。格利投的主要项目包括Zillow、Nextdoor、StitchFix、Vessel、OpenTable、GrubHub、HackerOne、LindenLab、LiveOps等一长串儿,其中最出名的要数Uber。

9年,连续创业者TK(TravisKalanick)与StumbleUpon联合创始人坎普(GarrettCamp)苦于湾区打车难,想要做个移动App,方便人们的出行,于是一起创立Uber。最初,二人对此能否成功并无把握,也就懒得亲自上阵。通过Twitter,他们招募格雷夫(RyanGraves)担任全职CEO。

FirstRound第一时间就给Uber投了多万美金,公司旧金山地区启动了业务。可是开局并不顺,司机和用户增长极慢。一个偶然的机会,Uber向科技行业会议提供赞助,为参会人提供免费接送服务,瞬间打响了知名度。此后只要遇到大型体育赛事、重大节日活动这类出行高峰,Uber就卖力服务,加速占领市场。

这种新型的出行服务,体验极佳,打破了传统出租车的垄断,大幅改善乘车效率和服务质量。Uber不仅帮助改善了出行,还促进失业司机的再就业。经由乘客和司机的口碑相传,Uber成了新型打车的代名词,呈现品牌和网络效应。

格利:Benchmark合伙人

找到大型会议这一突破口,Uber业务大有起色。只是格雷夫管理经验不足,压力很大,TK盘算着Uber成功机会极大,于是杀回来,亲任CEO,格雷夫成为他的副手。TK生于洛杉矶的普通家庭,大学退学后多次创业,7年将RedSwoosh公司卖掉后实现了财务自由,那年他才31岁。

年,Uber寻找新的投资人,引入金牌投资人Benchmark,此后公司发展走上快车道。据说Benchmark测试了Uber的服务,迎接他们的专车司机竟然Uber创始人!负责此案的合伙人,正是格利。格利钟爱Uber的商业创意和服务质量。他的直觉是,这东西能野蛮生长,是个大生意!他说干就干,拍板Benchmark给Uber投了万美金。

此后,TK带领Uber极速扩张,数年内运营范围扩大至全球个城市,拥有上万名职员,上百万名司机,年收入多亿美金。

但好景不长,问题接踵而至。Uber业务的高速发展,掩盖了管理的混乱,公司在性别歧视、直呛司机、性侵丑闻、监管执法、自动驾驶等漩涡里打转,争议不绝。这种情形下,TK和投资人的关系日趋紧张,双方冲突不断,最终没法调和。年Benchmark联合FirstRound和其他投资人,共同施压,迫使TK辞去CEO,双方甚至对簿公堂。

若非软银介入,还真不知如何收场。软银看中了Uber这块肥肉,投入巨资,以亿美金估值突击入股,并以亿美金折扣价收购老股东的部分股份,从而持有Uber15%的股份,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Benchmark套现了9亿美金,作为条件Benchmark撤回对TK的诉状,官司得到和解。

与TK的长期对峙,格利心力交瘁,他辞去董事职务,安心养“伤”,年轻的Benchmark同事科勒(MattCohler)接替了他的职责。科勒在麦肯锡时在华工作过,是LinkIn和Facebook的创始团队成员,8加入Benchmark,是基金的第三代成员。

Uber终于在年5月完成IPO,Benchmark在上市之际仍持有11%的Uber股份,其原始投入获得了近千倍回报。格利终于可以舒了口气!

迄今20余载,Benchmark基金规模不过30亿美金,但其给投资人返还的现金,累计已达亿美金。如果让笔者给硅谷VC排个名,那么Benchmark以其20余年来的卓越、稳定的业绩,当之无愧排第一!

风险投资是个神秘的行当,低调务实,优秀的基金从不公开秘笈,外界难以窥探其运作方式。唯独Benchmark起初的创业历程为《E代英豪》(eBoys)一书所详细记载,作者以eBay、Webvan、Art.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