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记者,在职业生涯中能够专访袁隆平院士,是我一生的幸运。
那是年7月1日,一个炎热的夏天,年过八旬的袁隆平应广东省政府邀请,已多次来广东考察超级稻的种植情况。作为省委机关报负责农口的记者,我有幸被安排与袁老在湛江的同一个餐厅午餐。
与德高望重的重量级专家同坐一室,却找不到采访的机会,让我有点坐立不安。突然,我灵机一动,端起一个红酒杯,主动走到袁隆平面前向他敬酒,袁老非常客气地站起身来,与我碰杯。我顺水推舟,提出想专访他的想法。可没有料想到,袁老进行了婉拒,“所有的采访都在稻田里进行。”
坐在旁边的省农业厅领导十分懂得我的心思,悄悄地告诉我,你同湖南省农科院袁老的随行工作人员联系一下,说不定还有转机。
顺着这个思路,我顺利地获悉了袁老所住酒店的房号。中午,我放弃休息时间,守候在袁老入住酒店房间门口,但不敢打扰老人午休,只能等待他出门时,捕捉单独与袁隆平见面的机会。
忽然,袁老的房门打开了。我笑着走了上去,袁老示意我再稍等一下,他要去办一点事情,我只能继续耐心等待。
一直到下午2点30分左右,袁隆平走出了房间,见我仍在门口。非常和善地对我说,“你想了解什么情况,现在问吧,不过我只有3分钟时间,马上就要到稻田里去了。”
我连忙打开笔记本和手机录音,提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问题。袁老同我谈了几分钟后,又看看手表,一边走一边回答我的提问,不知不觉来到了酒店大堂。这里早已有人在此等候,而我的提问也基本结束。
下午,袁隆平在广东海洋大学的实验稻田里进行实地测产,并发布了推广超级稻的成果。
袁隆平目光深邃地注视着稻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而我专访袁隆平的报道《对话:“两分田”模式适合少地广东》也于第二天顺利见报,成为那次活动中唯一在稻田之外对他进行采访的记者。
刘俊
年7月,袁隆平在广东考察超级稻种植情况。刘俊摄
年7月,南方日报记者刘俊专访来广东考察超级稻种植情况的袁隆平院士。
年7月2日《南方日报》A09版头条报道。
以下为年7月2日当天《南方日报》的新闻报道:
粤建30个超级稻示范推广县
为实现粮食增产,全省粮食任务分解下达至各县市
南方日报讯(记者/刘俊通讯员/粤农信)记者昨日从省农业厅获悉,今年我省粮食生产起步早,发展稳,具备丰收基础,早稻有望再获增产。据统计,我省早稻种植面积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6.4万亩。为了实现粮食增产,省政府出台相关制度,已将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万亩、总产量亿斤的生产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个市县。
早稻种植比增6.4万亩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粮食市场价格保持稳定提高,国家再次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早稻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增加。据统计,我省早稻种植面积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6.4万亩。
据了解,今年省级统筹安排20亿元扶持改造建设万亩现代标准农田,国家下达我省“十二五”建设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任务年内可建成万亩,总投资亿元的多宗民生水利工程进展顺利。
我省还与袁隆平院士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建立国家和省超级稻示范推广县30个,今年早稻示范推广超级稻面积多万亩,为今年的粮食丰收打下来良好基础。
种粮补贴3月份已发放
为了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今年我省的种粮补贴下拨早、数量增。省财政下拨了中央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8.37亿元、种粮直补资金1.31亿元和良种补贴资金5.09亿元。至3月初,种粮补贴资金已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今年5月,省财政追加下拨农资综合直补资金5.63亿元,平均每亩增加补贴17元,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同时,省政府还出台粮食考评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和耕地保护政府负责制。省政府将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万亩、总产量亿斤的粮食生产考评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个市县。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刘俊
■对话
“两分田”模式适合少地广东
已有82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是我省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工程项目启动后的第4次来到广东,指导超级稻在粤东西北地区的推广(如图)。南方日报记者在他下榻的酒店进行了现场专访。
南方日报:您提出的“两分田”计划对广东有哪些重要意义?
袁隆平:我们上次在广东汕头开会,当地干部讲,汕头人多地少,人均只有两分田。靠两分田怎样才能够吃饱饭呢?所以我们提出了这个“两分田”计划,可以通过种植两季超级稻加一季马铃薯,达到一年亩产公斤的粮食,两分田亩产公斤粮食,平均一天一公斤粮食,养活一个人,足够了。
南方日报:您和广东省农业部门合作,是不是可以慢慢探索出适应广东生长的超级稻品种?
袁隆平:是,我们今天去验收的“Y两优”这个品种的水稻,就是我们选育出来的,适宜在广东、广西生长的品种。这个品种已经通过广东省农业部门认定,是合法进入广东进行推广的品种。
南方日报:一个品种的优劣,与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有很大关系吧?
袁隆平:这就是我们讲到的一个品种的适应性。每个品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其适应性不一样。我们的品种,在广东、广西试种的时候都非常成功,说明我们这个品种的适应范围非常广。
南方日报:超级稻的发展情况如何?
袁隆平:按照农业部的规划,要求我们努力在年实现,连片亩以上示范点平均亩产公斤目标。而我们在年就已经突破,提前4年实现了。
突破这一目标,我们花了4年时间,从第一年的公斤,到第二年的公斤,第三年的公斤,到年才突破公斤。今年我们主要是实现更多的百亩片,并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南方日报:那下一步有没有更大的目标?
袁隆平:按照我的想法,是努力达到亩产0公斤,我们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
刘俊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来源:南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