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研学的方式,与先师跨时空对话南方新闻 [复制链接]

1#

“品粤游径”研学营首堂思政课走进华南教育历史主题展。南方日报记者张迪实习生唐一方摄

“没想到,在抗战时期,我们的中国音乐就和世界接轨了。”9月3日上午,中山大学历史学专业的王宇在观看了“烽火课堂勿忘先师”——再现华南教育历史主题展”后,不禁感叹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烽火课堂勿忘先师”——再现华南教育历史主题展暨“品粤游径”研学营活动在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当天,“品粤游径”研学营的首堂思政课走入“烽火课堂勿忘先师——再现华南教育历史”主题展,不少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师生们受邀出席,他们以观展听课的形式,重温华南教育历史,与先师跨时空对话。

以研学方式缅怀历史致敬先师

近年来,游径作为文旅融合的新平台,将文物、非遗、博物馆、A级景区等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成为了我省文化和旅游业的新亮点。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以户外体验为主的游径旅游,是当前最值得推介的旅行方式之一。自年省政府部署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年副省长许瑞生首倡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后,年我省已初步建成18条共多公里的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27条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和64条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

去年以来,广东在南粤古驿道建设过程中,以省“三师”专业志愿者为主力的各方力量又发掘了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省立文理学院等一批高校旧址,关于华南教育的变迁史随之浮出水面。在抗日战争民族存亡之际,众学者贤师坚信抗战必胜,舍生取义地坚守着教育“火种”,才有了日后华南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师生们的学术传承也已传播至港澳台以至世界各地。

目前,我省正在以韶关、清远、梅州、云浮等地为重点,打造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发掘这段教育变迁史,保护和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迹。该举措既是对华南师生坚定信念,克服艰难困苦、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精神的缅怀和传承,也是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推动粤北山区乡村振兴,回馈当年全力支持帮助学校师生的粤北山区群众的重要工作举措,并对增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文化认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主办方表示,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为代表的文化资源,构成了游径中的文史“宝藏”,闪烁着熠熠星光,等待更多人发现,更多人去寻宝。为此,主办方搭建“品粤游径”研学营活动平台,调集骨干力量,整合高校、社会团体、博物馆、A级景区等优质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的研学营活动,由专业导师带队,走读游径以及南粤古驿道等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点,以户外课堂的形式,鼓励广大学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度体验广东文化魅力,缅怀历史,致敬先师。

开营仪式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刘俊,连州市文史学者、连州刘禹锡纪念馆馆长曹春生受聘为“品粤游径”研学营导师,他们将参与研学营的课程设计和讲解等多个环节。

首堂思政课重温先师学术轨迹

3日上午,“品粤游径”研学营的首堂思政课带领师生走入展厅,跟随曹劲一起重温先师学术轨迹和感人事迹。

跟随曹劲的步伐,一幅关于华南教育变迁史的画卷徐徐展开。这里有私立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穿着球服和球队留下的珍贵合影,有复原的“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在坪石的工作场景,一个小桌、一盏油灯道尽当时教学条件的艰苦朴素,有近代图书馆事业和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杜定友与图书共存亡的故事。

“许多人都知道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当时国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各个学校结茅立舍、弦歌不辍,延续教育的薪火,但是鲜有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