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敏柏宁敏白灵北京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326409.html民间有“冬至即数九”的说法,伴随着冬至将近,我们将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各种冬病开始发作或加重。冬天不好好防寒会生病的,你知道吗?如何防寒抗冷才有效,你知道吗?要是不知道,就一起看看专家的意见吧。
徐报融媒记者王任飞
保暖、保暖、保暖
重要的事说三遍
天冷又不做好保暖,会引起很多身体不适,甚至诱发疾病,比如头晕、冻疮、鼻炎、手脚冰凉、颈椎病等。拿28岁的周先生(化名)来说,本身颈椎就不太好,上周末参加了一个考试,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埋头答题一整天,结果不仅冻感冒了,脖子也僵硬得不行。
记者采访中医专家了解到,寒为冬季主气,此季节人体易感受寒邪而发病。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寒邪侵入人体,易致气血凝结阻滞,可表现为经络筋脉收缩挛急、屈伸不利。所以,冬季是颈肩腰腿疼等疾病的高发期,最近来看颈肩腰腿疼的患者要比前一两个月明显增多。
此外,记者采访发现,因保暖不力而导致不适的人群中,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中医专家的解释是,女性天生阳气比较弱,俗语有云:“十个女人九个寒,还有一个虚”,而冬天容易寒邪入表,如不注意保暖,寒气走窜入里,就会导致“宫寒”,引起月经推迟、月经减少、小腹冷痛、不孕等疾病。因此,建议广大女性,切不可贪一时之美,而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到最后受罪的还是自己。
说起应对严寒、做好保暖,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往身上加衣服,可是衣服加在哪里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呢?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潘小红的意见是:“关键在于保护好头、足、背。”
首先,人的头部和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平时只是身上穿得厚,而不戴帽子,热量会从头部迅速散发出去。老人们常说的“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建议大家在出门时尽量戴上帽子,即便材质比较单薄也能起到一定的防寒效果。
其次,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说的就是脚的问题。“因为脚离心脏最远,供血不足,温度始终不高,而且一旦受凉容易引起抵抗力下降,会诱发感冒,所以进入冬至后,一定要注意脚部的保暖。”潘小红说,对付脚凉,除了要穿保暖的袜子和鞋子外,平时睡前一定要坚持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脚心。
再说到背部保暖,也是我们经常忽视的关键部位。潘小红表示,背部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如果保暖不够,风寒邪气极易通过背部入侵,损伤人体阳气而致病,或使旧病复发加重。“对于患有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患者来说,背暖尤为重要,可以多穿一件背心,平时晒太阳时多晒背部。”
预防“暖气病”
补水、通风、合理控温一个都不能少
进入供暖季后,室外寒风呼啸,室内却温暖如春。不过,供暖带给人们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比如咽干、嗓子痛、皮肤干、头晕等……这些症状往往被称为“暖气病”。
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副主任施海指出,造成“暖气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据介绍,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为缓解高温,皮肤就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毫升,经呼吸道-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无感性蒸发形式流失更多的水分。因此,要想预防“暖气病”,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最高发的“暖气病”要属呼吸道疾病。长期待在暖气房里的人可能都有过口干、嗓子疼、咳嗽的症状,甚至有些人还会因为暖气太足而感冒。施海对此的解释是:鼻腔、上呼吸道直至肺的黏膜上面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的纤毛,是抵御病毒侵入的第一道屏障。人体水分充盈时,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活跃,可以抵御病菌侵入人体。而在体内缺水时,纤毛运动变弱,抵御病毒的能力下降,就很容易感冒。所以说,冬季房间里温度最好在23-25℃,湿度在60%左右,否则呼吸道就会感觉不舒服。
专家认为,外部环境相对封闭且干燥,加上体内环境干燥,是患上“暖气病”的重要因素。要想远离“暖气病”,务必要控制好居室的温度和湿度。
通常,室温在18℃至24℃之间、湿度50%至60%为宜。现在采取分户供暖,如果室内温度居高不下,可以关闭一组暖气的阀门。施海建议,大家可以在暖气片上搭一条湿毛巾、在家中放几盆水增加室内湿度,还可以在家中养几盆绿萝、吊兰等植物,或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使用加湿器,需要定期对加湿器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加湿器滋生细菌,造成细菌扩散。同时要定期清洁暖气片,保持室内卫生。
因为怕冷等原因,很多家庭在冬季不喜欢开窗,这使得暖气房内空气变得干燥,给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此,施海提醒说,采暖时应及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正常流通。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家中应保证每天两次开窗通风,上午8:00到10:00,下午4:00到5:00各一次,每次要超过半小时。
养神、进补、三九贴敷
这些调养方式很靠谱
我们知道,防病的前提是体质强、免疫力高,那么冬季如何调养能够对身体有益呢?中医专家认为,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首先,睡眠要规律,情志要调节好。中医讲究“冬至时节,宜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也就是说,冬至正是保养人体阴阳二气,尤其是阳气的极佳时机,除了平时的保暖御寒外,早卧晚起、睡个午觉也是保养阳气的不错方法。专家称,如果能睡好午觉,既可以缓解疲劳、提高效率,还能够养护人体赖以生存的阳气。阳气充足、精神丰盈,人自然不易疲劳生病。
其次是饮食方面,主张以温补为主。据了解,中医认为,按照“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冬至饮食以滋阴潜阳为主。饮食上可以选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但不宜燥热。如羊肉、排骨、乌鸡等,可加入生姜,温补脾胃,如气虚可再加入黄芪、党参。补血的话,可选用阿胶,或固元膏,或煮粥时加入红枣、桂圆肉等。
至于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冬至后较为推荐的是三九贴敷。
医院针灸脑病科主任孙菊光介绍说,三九天是从冬至这一天算起,九天称为一九,往后每隔九天为一阶段,称二九、三九……九九共八十一天。此时气候寒冷,阳气敛藏,人体阴气最盛,阳气最弱,寒气更易侵袭人体,导致机体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肌肤腠理不固,卫外机能不全,很容易诱发或加重呼吸道疾病。不过,最冷的三九天也正是治疗这些“冬病”的好时机。
“中医认为,‘冬至为阳气升发之时’,此段时间施治,具有补气助阳、扶正祛邪的功效,正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关键时候,从而达到‘天人合一’之目的。”孙菊光称,三九贴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比如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骨科疾病里的寒湿性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骨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耳鼻咽喉方面的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鼻窦炎等,虚寒性的痛经、慢性盆腔炎、经行泄泻等妇科疾病,小儿易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哮喘、消化不良等儿科疾病,以及其他一些免疫力低下的相关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特定人群是不能进行穴位贴敷的。像是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对药物过敏的人、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咽喉发炎)的病人都不宜贴敷三九贴。